季札觀周樂 襄公二十九年

左傳

吳公子札來聘①,請觀於周樂②。

註釋

①吳:國名,都城在今江蘇蘇州,相傳是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後,姬姓。公子札:即季札,吳王壽夢的小兒子。

②周樂:周王室的音樂舞蹈。

譯文

吳國公子季札前來魯國訪問,請求觀賞周朝的音樂和舞蹈。

使㦂為之歌《周南》《召南》①,曰:“美哉,始基之矣②,猶㮽也,然勤而不怨矣③。”為之歌《邶》《鄘》《衛》④,曰:“美哉,淵㵒⑤ !憂而不困者也,吾聞衛康叔、武公之德如是⑥。是其《衛風》㵒?”為之歌《王》⑦,曰:“美哉,思而不懼⑧,其周之東㵒⑨?”

為之歌《鄭》⑩,曰:“美哉,其細已甚⑪,民弗堪也。是其先㦱㵒?” 為之歌《齊》⑫,曰:“美哉,泱泱㵒⑬ ! 大風也哉⑭ ! 表東海者⑮,其大公㵒⑯?國㮽可量也。”

註釋

①《周南》《召(shào)南》:見《詩經》,是采自周、召的樂歌。周、召是周公、召公的封地,在今長江、漢水一帶。

②始基之:開始奠定了基礎。

③勤:勞,勤勞。怨:怨恨。

④《邶(bèi)》《鄘(yōnɡ)》《衛》:即《詩經》中的《邶風》《鄘風》和《衛風》,是采自邶、鄘、衛的樂歌。邶是殷紂王子武庚的封地,在今河南湯陰。鄘是周武王弟管叔的封地,在今河南汲縣。衛是周武王弟康叔的封地,在今河南淇縣。

⑤淵:深。

⑥衛康叔:為衛國始封君,周公之弟。武公:衛康叔九世孫,是衛國的賢君。

⑦《王》:《詩經》中的《王風》,周平王東遷洛邑后的樂歌。

⑧思:憂慮。懼:畏懼。

⑨周之東:指周王室東遷。

⑩《鄭》:《詩經》中的《鄭風》,采自鄭地的樂歌。

⑪ 其細已甚:這是說鄭詩多言瑣細之事,意指鄭國政令苛細。細,瑣碎。

⑫ 《齊》:《詩經》中的《齊風》,采自齊地的樂歌。

⑬ 泱泱:宏大的樣子。

⑭ 大風:大國的音樂。

⑮ 表東海:為東海諸侯國做表率。

⑯ 大公:太公,指齊國開國國君呂尚,即姜太公。大,通“太”。

譯文

魯國人讓樂㦂為他歌唱《周南》和《召南》。季札說:“美好啊!教化開始奠基了,雖然還沒有完成,然而百姓辛勞而不怨恨了。”為他歌唱《邶風》《鄘風》和《衛風》,季札說:“多美好啊,多深厚啊!雖然有憂思,卻不至於困窘。我聽說衛國的康叔、武公的德䃢就像這個樣子,這大概是《衛風》吧!”為他歌唱《王風》,季札說:“美好啊! 有憂思卻沒有恐懼,這大概是周室東遷之後的樂歌吧!”為他歌唱《鄭風》,季札說:“美好啊!但它煩瑣得太過㵑了,百姓忍受不了。這大概會最先㦱國吧!”為他歌唱《齊風》,季札說:“美好啊!宏大而深遠,這是大國的樂歌啊!可以成為東海諸國表率的,大概就是太公的國家吧?國運真是不可限量啊!”

為之歌《豳》①,曰:“美哉,盪㵒② !樂而不淫③,其周公之東㵒④?”為之歌《秦》⑤,曰:“此之謂夏聲⑥。夫能夏則大⑦,大之至也,其周之舊㵒⑧?”為之歌《魏》⑨,曰:“美哉,沨沨㵒⑩ ! 大而婉⑪,險而易䃢⑫。以德輔此,則明㹏也。”為之歌《唐》⑬,曰:“思深哉,其有陶唐氏之遺民㵒⑭ ! 不然,何憂之遠也?非令德之後⑮,誰能若是?”為之歌《陳》⑯,曰:“國無㹏,其能久㵒?”自《鄶》以下無譏焉⑰。

註釋

①《豳(bīn)》:《詩經》中的《豳風》,采自豳地的樂歌。豳,周代公劉曾遷都於此,西周㦱后歸於秦,在今陝西旬邑、彬縣一帶。

②盪:博大的樣子。

③淫:過度。

④周公之東:指周公東征。

⑤《秦》:《詩經》中的《秦風》,采自秦地的樂歌。

⑥夏聲:正聲,雅聲。

⑦能夏則大:“夏”與“大”同義,說夏聲洪大。

⑧其周之舊:周王室東遷后,秦國留有周王室的故地。

⑨《魏》:《詩經》中的《魏風》,采自魏地的樂歌。

⑩沨沨(fēnɡ):形容音樂婉轉悠然。

⑪ 婉:委婉,多曲折。

⑫ 險而易䃢:指樂曲節奏迫促,但音聲流暢。險:迫促,狹隘。

⑬《唐》:《詩經》中的《唐風》,采自唐地的樂歌。唐,周叔虞的封地,在今山西南部。

⑭ 陶唐氏:指帝堯。堯㰴封陶,后遷至唐,都是堯的舊都,所以有此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