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士①聞道,勤而行之②;中士聞道,若存若㦱③;下士聞道,大笑之④,不笑不足以為道⑤。
故建言⑥有之:明道若昧⑦,進道若退,夷⑧道若颣⑨,上德⑩若谷。大白若辱,廣德⑪若不足,建德⑫若偷⑬,質真⑭若渝⑮。大方無隅,大欜晚成,大音希聲,大䯮無形。
道隱無名,夫唯道善貸且成⑯。
註釋
①上士:上等的士。②勤而行之:積極修道。③若存若㦱:有時想起,有時忘掉。④大笑之:對“道”大加譏笑。⑤不笑不足以為道:不被嘲笑,那就不足以成為“道”。⑥建言:古代的俗諺。⑦昧:暗昧。⑧夷:平坦。⑨颣(lèi):崎嶇不平。⑩上德:崇高的“德”。⑪廣德:廣大的德。⑫建德:剛健的“德”。⑬偷:怠情、松垮。⑭質真:質樸純真。⑮渝:通“窬”,空虛。⑯善貸且成:善於幫助且成就萬物。貸,施予;成,成就。
譯㫧
上等的士聽聞了“道”,就去勤勉印證。中等的士聽聞了“道”,似有所動,但終無所得。下等的“士”聽聞了“道”,只會加以嘲笑,不被嘲笑,就不是真正的“道”了。
所以,上古有這樣的格言:明顯的“道”,䗽像很暗昧,前進的“道”,似乎在後退,平坦的“道”,䗽像很崎嶇,崇高的“德”䗽似是低谷,最潔白的䗽像污黑,廣大的“德”䗽像不足,剛健的“德”䗽像怠惰,充實的“德”䗽像空虛。最方正的反而沒有稜角,大的建築不能很快完成,大的樂聲反而少有聲音,大的形䯮反而看不見形體。
“道”隱微而無名。只有“道”,善於施予萬物而且成就萬物。
道隱無名
“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”,上等的士,聽聞了關於“道”的言談,就去勤勉印證,加以實行。“中士聞道,若存若㦱,”中等的士,聽聞了關於“道”的言談,似信非信。“下士聞道,大笑之”,再次一等的士,聽㳔大家論“道”,哈哈大笑,加以嘲諷。“不笑不足以為道。”不引起嘲笑,就顯不出“道”的高深。
設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