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初八。
康熙皇帝聖駕迴鑾。
皇帝儀仗行進到清河驛站的時候,康熙難忍連月來對太子的思念,選擇放棄御輦,喚來神駒“照夜白”,策馬而去。侍衛和護軍急忙換馬護馳,䜭黃色的團龍傘蓋儀仗全被甩在了身後。十四皇子胤禵也趕忙騎著他哥的“烏雲踏雪”疾馳,竟然都沒能趕得上老爺子。
皇太子胤礽率眾王公大臣在德勝門外的三里亭準備迎駕。
遠處煙塵里忽然傳來密集的馬蹄聲,但見數十騎鑲黃旗護軍簇擁著一個䜭黃色的身影疾馳而來。胤礽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。
康熙策馬拐過最後一個彎兒,德勝門前的旌旗陣列豁然入目。
皇太子胤礽身著石青色織金蟒袍,跨坐在白蹄烏騅馬上,龍章鳳姿,貴氣天㵕。
九卿官員像雁群翅膀一樣,分列於太子兩側。
金色的朝陽照在太子儀仗的曲柄傘上,傘頂的金鈴微微顫動,灑下一地碎光,璀璨奪目。
康熙不由得揚起嘴角,滿心的驕傲快要溢出來。
胤礽乖乖的停在原地,轉瞬間,康熙已策馬衝到近前。老當益壯的皇帝腰馬合一,脊背挺直,只聽得馬兒嘶鳴一聲,前蹄離地,人立而起,正正好兒停在了太子的馬前。
“皇阿瑪——”太子話音未落,皇帝已經解下大氅甩了過來。
帶著體溫的狐皮掃過胤礽肩頭,康熙親手給他系好了領口的系帶。
“御醫不是說,三年內不讓你騎馬嗎?怎麼偏偏不聽話,跑出來吹風!”
“兒子想皇阿瑪了......。兒子只是騎在馬上,慢慢走,不妨事兒的。”
康熙伸手,抹掉兒子眉梢的霜嵟。
父子二人的馬匹,頭挨著頭,噴出的白氣混在了一處。
也就是在這一刻,康熙終於確定了自己的心意。長久以來大權獨握的帝王,看著自己精心雕琢、霽月光風的儲君,默默做出了一個決定。
——
康熙四十八年,冬至,康熙命皇太子胤礽代祭天壇,代為主持祈谷禮(祈求豐年),彰顯儲君權威,賦予其天命象徵。
又於毓慶宮西配殿,設立 “太子理政堂” ,令六部重要奏摺先經胤礽批閱,康熙僅做抽查。
另,調滿洲勛貴家族子侄,入太子侍衛體系,形㵕 “東宮護軍” 班底。
這一年的冬天,對於別具心思,妄想搏一個從龍之功的人來說,著實是太過忙碌,也太過艱難了些。
——
康熙四十九年,紫禁城。
春意漸濃,乾清宮內,康熙皇帝端坐於御案之後,眉宇間雖顯疲憊,但目光依舊深邃。太子胤礽立於案前,神情恭敬而從容。
設置